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牟利性恶意投诉举报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挤占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营商环境。对此,杭州上城区组建滥诉甄别委员会,开展甄别“职业索赔人”。
近年来,上城“职业打假”团体呈现网络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处置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城较常出现的疑似“职业打假人”共计100余人(存在职业打假团体共用一个号码或一个“职业打假人”使用多个号码的可能)。从行业分布看,“职业打假人”更关注餐饮服务、食品等日常生活领域。从销售渠道看,“职业打假人”目标以网络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为主。从行为特征看,“职业打假人”目标以餐饮食品安全、广告违法行为、产品质量问题为主,一旦发现问题商家就会反复投诉、举报,从而以用最小成本获取更大利益。
一是紧盯细小瑕疵,索要高额赔偿费用。受专业能力和检测成本限制,大部分“职业打假人”主要针对产品包装、营销宣传等显而易见的问题进行投诉,通过寻找产品标志、标签或宣传用语等细小瑕疵,甚至采用掉包商品等恶意手法,以发现问题为由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发起诉讼,但被举报商家行为对社会绝大部分没有负面影响。二是反复恶意投诉,引发经营主体倒闭。“职业打假人”之间还会共享信息,同一经营主体可能同时被上百个“职业打假人”盯上,经营主体面对恶意索赔不堪重负。三是索赔覆盖面广,严重打击经营信心。当“职业打假人”在某领域成功索赔后,就会向更多区域“重施故技”,直接影响该地区经营主体信心。一是索赔链条长,消耗干部精力。“职业打假人”一般先通过投诉、举报对商家进行施压,基层干部收到投诉举报后,在立案前进行调解核查至少需要花费15个工作日,案情复杂则需再延长15个工作日。若索赔目的未达成,“职业打假”就将进一步尝试以复议、诉讼形式继续施压。一旦进入复议程序,案件就必须经过正常受案、答复、举证、审理等严格的法定程序,其中复议审理期限达60日,诉讼审理期限达6个月。二是重复投诉多,占用行政资源。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大部分“职业打假人”常常揪住一个小而偏的问题,一天发起几十起投诉举报,且为给基层执法人员增加履职风险和行政成本,会在投诉举报内容中增加“本人手机已开启陌生电话、短信屏蔽功能”等不合常理的要求。上城区恶意投诉举报人(职业索赔人)滥诉联合甄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由中共上城区委政法委员会、上城区人民法院、上城区人民检察院、上城区公安分局、上城区司法局、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成员单位组成。根据工作需要,专业委员会可以邀请其他单位参加。专业委员会委员由成员单位负责相关业务的分管领导及内设机构负责人组成,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对接。
滥诉甄别委员会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建立健全滥诉联合甄别机制;依申请对涉嫌滥诉行为进行联合甄别;研究滥诉规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商协调治理措施;处理其他需要共同研讨的问题。
第一次滥诉甄别会议召开
多人被列入黑名单
11月17日上午,上城区委政法委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滥诉甄别会议,李某某等多人经委员会成员单位审议后,被认定为滥诉人。